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贝达药业董事长:希望创新药加快进医保目录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1 转至微博:

  医药网3月10日讯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于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提出了多项议案,涉及行政审批、市场准入、专利保护、税收等方面,以更好地鼓励医药企业自主创新。
 
  “期待国家及时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政策,让我国医药自主创新成果早日惠民。”丁列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只有通过改革助力中国企业将创新成果实现市场化转化,才能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市场的主体。
 
  完善配套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海外购入仿制药、仿制进口药所引发的纠纷甚至诉讼不断见诸媒体,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丁列明:国外专利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远高于欧美及周边国家,其中固然有进口关税高、流通环节多等诸多因素,更是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水平低、新药自给能力差所导致的市场竞争不足。
 
  事实上,在党和政府支持鼓励民族创新的政策引导下,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药自主研发正在开始发力,涌现出了一批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高质量新药。正是有了这些高性价比国产新药的问世,加上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行动,在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可以让民众摆脱“有药没钱吃”的窘境。
 
  但我们同时也关注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有省市级医保部门一边在抱怨医保基金不充裕,一边在有同类高品质国产药品完全可替代的情况下将高价进口药纳入报销目录,而性价比更好的国产新药却无缘由地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即使我国自主研发水平在不断提升、上市新药得到了国际认可,但这些高质量的创新药物,普通民众想要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却依然困难重重。
 
  《中国经济周刊》: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制药行业的短板,您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促使这些企业去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丁列明:在创新项目研发成功后,需更多配套政策支持其成果应用。近些年,国家一直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但是,尚且存在审批流程缓慢的问题,导致企业申请“排队等候”现象严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生物医药产业,药品审评速度慢对中国的新药创制带来很大的制约。据国家药品审评中心资料,药审中心每年接受的申请达7000多件,由于审评人员不够,平均等待时间达14个月,即使优先审评的创新药(1.1类)也得排队等待8个月以上。新药审批过程往往需要耗时2-5年的时间,甚至8年左右。
 
  该现象推迟了药物的后续研发和上市,也在无形中消耗了新药的专利时间,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对此,建议增加审评人员数量、提高审评人员素质、完善药品审评策略、探索分级分类审评、改革审评收费制度、合理下放审批权限,可充分利用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力量,提高药品审评效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