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中国医改应从“治疗”转向“大健康管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26 转至微博:

  医药网3月25日讯 2009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医改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困扰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针对新一轮医改后存在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3年成立了“中国医药卫生改革研究”课题组开展研究,并于近日形成了一系列务实、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
 
  健康服务需求和有限供给的矛盾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认为,这次改革“方向正确、效果显著”,表现在三个方面:医疗保险覆盖的人数现在达到全国人口的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很大成绩。
 
  尽管如此,在健康领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细化和研究。“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公众不断扩展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国家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不能简单从看病着眼,而应该从更广的大健康管理的视角来看待。”卢迈说。
 
  中国人口健康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新风险。以慢性病为例,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健康就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据预测,未来20年内,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呈两倍甚至三倍的增长态势。
 
  课题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书记李志新警告说,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健康威胁是以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持续流行、健康危险因素的广泛存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道路交通伤害问题日益严重,“若不加以应对和控制,这些威胁人口健康的因素将持续存在。”
 
  和中国未来人口健康的主要挑战相伴的是,由于国家资源有限,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效率有待提升。
 
  来自课题组的数据显示,按照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6%之间并逐年增长推算,按照目前的趋势和增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总费用将达到6.3万亿元,国家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与此同时,“强基层”一直是新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但实际上,2009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诊疗人次)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比2009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而同期三级的诊疗人次占比上升了4.4个百分点。
 
  “好的医生都抽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把乡镇卫生院吸过来,这凸显出巨大的机构间的不平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能力的瓶颈。”课题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WHO驻华代表处专家于保荣说。
 
  医改未来应协同推进四个关键领域
 
  针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面临的主要矛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组织中外方12个专家团队,从人口趋势、健康促进模式、可持续性筹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药和医疗服务创新以及环境健康风险六个专题展开研究,并赴中国国内多地和美国、瑞士、德国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和关键领域。“新阶段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确立以大健康为导向的发展方向,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合理控制卫生费用,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