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病床进家门还隔几重门(民生调查·一线探医改)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13 转至微博:

  医药网5月13日讯 家庭病床,以家庭为日常护理场所,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在家康复。既可免去患者来回奔波之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同时有利于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然而,目前我国家庭病床严重短缺。想要突围,还要从扩充、稳定医务人员队伍,完善医保覆盖面,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等方面发力。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护士长关杏莲却没时间为自己庆祝。一大早,她就背着药箱走家串户,上门为一个个长期卧床的工伤病人提供康复治疗。
 
  家庭病床,就是以家庭为日常护理场所,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免去了病人长期住院或来回奔波之苦。家庭病床的建立,需要医护人员从院内走到院外,服务内容也从治疗扩大到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
 
  2013年国务院发文提出,“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
 
  不过,记者了解到,我国家庭病床多年来发展缓慢,系统推进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人才、政策、医保、管理体制……病床进家门,还隔多重门。
 
  家庭病床啥模样
 
  医务人员上门,患者在家康复
 
  广州的詹婆婆今年已经80岁,原本在粮店工作,43年前工作时被3包大米压倒,当场休克。抢救过来后,下肢已经失去感觉。由于卧床时间太久,反复出现骶部压疮。之前,詹婆婆一直由丈夫王伯伯在家贴身照顾,可遇到紧急情况,全家就束手无策了,一点小事也要去,来回折腾,很不方便。
 
  2003年开始,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就在詹婆婆家设立了一张家庭病床,从那时开始,关杏莲每周都会上门两三次,为詹婆婆检查身体、换尿管、辅助按摩。一晃10年过去,现在她们已经情同家人。
 
  “我们从2002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至今已有13年。”关杏莲告诉记者,很多病人在出院时,希望在家里也能够继续享受高水平的康复治疗,这是设立家庭病床科的初衷。至今,工伤康复中心医护人员上门巡诊已达3万多人次。“按规定,被确定为一、二级伤残的,设立家庭病床后,我们上门诊疗护理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病人的负担大大减轻。”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五羊新城的冯先生也深切感受到家庭病床带来的便利。前几天,70多岁的老母亲不慎腿部骨折,到医院紧急处理后,冯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申请了家庭病床,社区医院的医生便为冯老太太提供上门换药、理疗等服务。“家庭病床90天的总费用只相当于大医院15天的住院费。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好服务。”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印发的《广州市社区卫生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家庭病床的服务收治对象包括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的病人,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以及临终期病人;服务项目为适宜在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包括全科医疗、社区护理、中医中药以及康复服务等。而作为国内一流的工伤康复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服务对象更有针对性,为由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工伤患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