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灰色会诊利润空间大 多点执医面临监管难推进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7 转至微博:

  医药网5月27日讯 对于一些优秀的医生,会诊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上海三甲医院医生在江浙沪基层医院“会诊”,酬劳至少5000元起步
 
  政府试图推动的“多点执医”受到医生冷遇,不被鼓励的“会诊”走穴却热度不减。到底是医生不务正业?还是想象中能够“提升医生待遇”的政策不足以体现医生的市场价值?
 
  上海多点执医试点好几年了,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刘一(化名)还是没有行动。
 
  “我周围还没有人去选择多点执医。”刘一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方面工作确实很忙,但更重要的是,“有空余时间很多医生都会出去会诊,收入也很可观。”
 
  刘一所指的“会诊”,其实是一种“灰色会诊”。在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多在江浙沪基层医院“会诊”,酬劳至少5000元起步。
 
  尽管提高医生待遇一直被认为是实施多点执医政策的目的之一,但显然“灰色会诊”来钱更快、更方便。因此,记者发现,多点执医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
 
  多点执医不受欢迎?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将会进一步推进多点执医,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医生待遇。
 
  所谓多点执医,或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允许医生受聘于多家医疗机构行医。在新一轮的医改中,“解放医生”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医生待遇不高被剑指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腐败的根本原因。多点执医的试行,被认为给提高医生待遇存在了可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走访发现,一线医生对多点执医接受度并不高。
 
  “我们周围有一部分医生对多点执医的呼声很高,一方面是多了一个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在里面。医生并不反对多点执医,但真正去做的人很少。”在已经试点多点执医的浙江,一位公立医院的医生告知记者。
 
  一组数据可以加以佐证。浙江自2012年2月1日试行“多点执医”以来,一年后在相关机构登记“兼职”的医生仅有44名,不少民营医院的负责人抱怨多点执医落地难行。
 
  “临床工作本来很多,本职工作已经很难做完,绝大部分的医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这位浙江的医生对记者表示。
 
  医生也“走穴”
 
  但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工作繁忙可能并不是“多点执医”遇冷的真正原因。因为在繁忙之余,他们总能挤出时间出外进行一些收入颇丰的“会诊”。三甲医院医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会诊”的灰色地带,或许是他们对多点执医不热衷的另一个原因。
 
  刘一是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名外科主治医生,与很多外科医生一样,他每天都很忙碌:工作日,每天早上七点多上班,查房、坐诊、手术;而在晚上和周末,除了陪孩子和一些必要的应酬外,更重要的事情是外出“会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