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同一种病吃药也因人而异 不再“千人一方”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05 转至微博:

  医药网8月4日讯 自今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后,“精准医疗”成为热词。
 
  4月,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透露,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正在酝酿,卫计委和科技部正进一步完善精准医疗计划并将提交国务院,有望在下半年或明年启动。
 
  目前,与精准医疗相关的医学案例多数围绕在个性化用药、基因诊断、靶向用药等领域。以精准用药为例,鉴于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作用存在差异,这也正可以解释不同药物、不同剂量对不同患者有完全不同的功效。朝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也先后开设精准用药相关门诊。
 
  ■ 现象
 
  药物对不同个体作用存差异
 
  药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功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究其原因,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曾表示,“抗凝药,预防药,有的人吃半片就中毒,有的人吃两片、三片、四片就没有效,现在(用药)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是影响疗效,另一方面是出现不良反应。”
 
  举例来说,在中国,40%的人服用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心绞痛症状,而硝酸甘油是不少心绞痛患者的常备药物,也有患者在发病时服药无效。另一方面,常规用药还可能带来难以捉摸的麻烦。王奶奶患房颤,按常规剂量服用华法林,却出现便血和皮肤出血点,多次调整剂量仍难以消除,但又不能轻易减量,如果剂量不够,存在卒中风险。另外,换服其他药物也并不十分现实,因为更容易掌控的药比它贵了80倍。
 
  氯吡格雷也是不少患者支架术后服用以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但也有患者在服药后再发心梗,不得已再次进行支架术。究其原因,是对氯吡格雷耐受,在中国,这种人群占14.2%。
 
  朝阳医院精准用药专家门诊处专家介绍,器官移植患者手术成功后,拿捏用药剂量,保住器官在体内安然存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在国内,服用抗排异药的患者在常规剂量下,有50%的人可能“过度免疫抑制”,还有50%的人可能“免疫抑制不足”。
 
  【尝试】
 
  朝阳医院 精准用药门诊:
 
  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为了让患者获得更为精准的用药治疗,今年6月29日,北京朝阳医院启动精准用药专家门诊,门诊涵盖的精准用药范畴也较为宽泛,包括心绞痛、支架、房颤、搭桥、器官移植、抑郁症、消化道溃疡及乳腺癌、卵巢癌、化疗等用药,均需要精准用药指导。
 
  至于精准用药的原理,则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特征,调整治疗方案,使药物的疗效达到最大,不良反应降到最小。基因变异是出现任何表型变化的根本,遗传因素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的源头。依托药物基因组学和血药浓度监测等先进技术,了解患者的遗传多态性,预测患病风险,对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根据基因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给药剂量;根据血药浓度,指导患者调整药物剂量,从而充分发挥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用药风险,使药物临床使用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