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国务院医改专家:药费5年翻番,看病越来越贵!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1 转至微博:

医药网11月10日讯 
 
  费用5年翻一番 看病越来越贵
 
  自2009年以来,我国医疗费用增长不但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反而增速更快。
 
  根据卫生统计年鉴对门诊和住院费用的统计,从新一轮医改方案实行以来,我国医疗总费用按人均计算5年内几乎翻了一番(2009年为784元;2013年为1467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7%。
 
  虽然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但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抵消了政府投入的效果。新农合在2009年~2013年之间人均保费支出增长了252元,是2009年的2.27倍,可是同期人均医疗费用增长了625元,相当于新农合5年人均支出增长了2.5倍,也就是说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出了新农合保费支出的增长。
 
  而医疗费用增长对城镇职工医保人群的影响则完全由医保承担。该人群人均医疗费用从2009年~2013年增长了755元,而同期城镇职工医保人均保费支出增长了849元。
 
  由于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保障水平近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2009年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对于占人口近80%的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群,个人承担了2/3的医疗费用增长,医保承担了1/3,难怪大多数居民感觉到医疗费用越来越贵。
 
  费用增长过快 内因外因兼有
 
  内因——把私人企业经营的“自负盈亏”激励机制用在了公立医院。政府把办医院的财务责任完全交给了院长,职工薪酬和医院发展取决于医院经济效益,效益好的医院自留,效益差的政府不会让医院倒闭,但也没有客观补助标准,政府财政不对医院职工的收入水平负责,医院的净收入(收入减支出)是职工薪酬和医院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这种办医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希望通过结余自留的机制鼓励医院提高运营效率。但是,我们忽略了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中生产效率、治疗效率和效率3个层次的内涵差异和社会意义。
 
  对于公立医院,除了生产效率外,还要关注治疗效率。生产效率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每一项服务;治疗效率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治疗每一个疾病。医院只有同时关注这两个效率,医疗费用才能合理控制。但是“自负盈亏”的激励机制仅仅刺激生产效率,对治疗效率反而起反作用,因为用最低成本治疗疾病同净收入最大化的诊疗方案相互矛盾。
 
  外因——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不治本也不配套。公立医院改革没有从解决“自负盈亏”的运营机制着手,而是以解决以药补医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挤掉所有服务项目的盈利空间来改变逐利行为,降低费用增长。同时也希望通过提高人工服务价格,解决价格扭曲问题来改变医院诊疗行为。但是这两项改革措施并不能引导医院用最低成本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率),原因在于:
 
  第一,在“自负盈亏”机制不变的情况下,挤压盈利空间会导致费用上升更快。挤掉医院盈利空间的政策是多头的,但人工服务价格调整没有同时跟上。
 
  医改政策除了加成下调外,还有医保按病种付费、总额控制、次均医疗费用控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等政策,目的是减少医院盈利空间。
 
  可是人工服务价格调整在多数地区都不到位,也没有同步进行。在“自负盈亏”的运营机制下,医院必须保证职工薪酬的稳定增长,当盈利空间被挤压后,医院不得不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均工作量;二是调整结构,增加“含金量”高的服务。
 
  但是靠增加人均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是有极限的,人均工作量不断增加使医生劳累不堪,医疗质量下降,医患矛盾激化。而增加“含金量”高的服务再次提升了治疗费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