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国家鼓励四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 各方理解的“正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27 转至微博:

  医药网2月23日讯 国家卫计委印发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以来,“用力过猛”的评论和疑问此起彼伏:它们是否会取代公立医院相应的科室?正确理解,似乎势在必行。
 
  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陆续印发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包括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随后,有媒体解读“用力过猛”,认为公立医院的这几个科室或将大批消失,于是担心浮出水面,诸如急诊病人等报告但迟迟不来怎么办。医院正确理解这4个标准和管理规范,似乎势在必行。
 
  源起
 
  何以出台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事实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7年1月25日发布的解读中给出过答案。
 
  其中一个原因是,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旧突出。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正是基于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时代背景,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另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环顾全国,截至2016年底,北京、上海等22个省份启动相关试点,形成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模式。着眼于此,国家卫计委出台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目的在于“鼓励并规范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管理,有助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落实工作任务,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供机制保障。”
 
  很多人的一个担忧在于,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是否会取代公立医院相应的科室?
 
  镇江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邵教认为,国家鼓励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旨在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因此,其功能将与公立医院的相应科室有区分,两者虽在服务对象上有交集,但功能上有“不冲突”的差异。
 
  在他看来,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继续承担利益有限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而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将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部分,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主要服务对象定位在基层和特需服务部分。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医政与科教处处长王涌。他认为,有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共同参与,将有助于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大医院以诊治疑难重症为主,必然会保留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以从质量和响应时间上满足临床需要,而对于部分需求量不大、成本较高的检验项目将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同时,第三方专业机构除了分流一部分大医院的常规检查患者外,还将为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和诊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减少中小医疗机构自身设备和人员投入的同时,推动检验检查质量同质化,促进结果共享互认。
 
  行动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北京、上海等22个省份共设置323家医学检验实验室(社会办309家,占95.7%),共完成医学检验4.6亿例次;北京、浙江、江西3个省份共设置6家病理诊断中心(社会办4家,占66.7%),共完成病理诊断205万例次;上海、浙江、江西等5个省份设置9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社会办8家,占88.9%)。山东、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共设置57家血液净化机构(社会办比例100%),完成血液净化24.7万例次,患者血液透析平均费用降低了17.3%。
 
  基于多点开花的试点探索和阶段性成效,国家卫计委归纳出4点试点体会:一是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实现共享,医疗资源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二是促进并引导社会力量办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并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三是逐步建立起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四是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尤其是独立血液净化机构多设置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县域,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
 
  事实上,至今已推动试点7年的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少波,同样有深刻的体悟。
 
  他告诉界,独立设置的血液净化机构,在发展中虽然遇到和医保等瓶颈,但近年来国家多项政策鼓励民营医疗机构施展拳脚。比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和大城市涌现的医疗培训机构(透析室医护技培训等),可以缓解透析室无医生可聘任的难题;另外,自2015年10月起,国家相继取消部分行政审批手续,其中包括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对民营医疗机构和独立透析室的发展都是利好。
 
  一脉阳光作为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领头羊”,其董事长王世和认为,独立影像中心不仅服务于医疗机构,还具有医疗资源整合的作用,因此,他们会与公立医院建立协作,保证服务及时和患者安全。另外,他还谈到,独立第三方影像中心始终是服务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跟各个公立医疗机构构建良好的合作,将决定它的发展良莠。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蓬勃生长的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既要促进,也要规范。事实上,这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初衷。
 
  援引国家卫计委的官方解读,“基本标准”明确了开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是最低的“红线”,主要包括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科室设置、人员、房屋和设施、分区布局、设备、规章制度等要求。“管理规范”明确了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软件”要求,主要包括机构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感染防控、人员培训与职业安全防护、监督与管理等,是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基本遵循。
 
  至于这些机构的审批,答案也已明朗。按照国家规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血液净化机构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去路
 
  围绕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成长,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出了3条路径。
 
  第一,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应当向连锁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集团,形成技术发展优势,提高运行中抗风险能力,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保障医疗安全。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将要求各地在设置审批中,对于已形成规模的优先设置审批,鼓励向连锁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第二,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应当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协作,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并在危重患者急救等领域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安全。
 
  第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平台作用,为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身为试点实践者的陈少波指出,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在发展中将呈现3点优势:人才优势、集采优势和管理优势,当然,这要依托于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原因很简单,只有逐步形成规模化集团,形成技术发展优势,才能提高运行中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立设置医疗机构“长青”的核心密码仍在于保障质量。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陈文祥告诉健康界,对于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而言,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一定是重中之重。该类机构应与医疗机构建立合理工作机制和程序,两者密切联合,对医疗机构和独立中心都有好处。
 
  其实,旨在保障不同地区间、不同机构间的医疗质量“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着一套计划——将加强对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设置及其诊疗服务行为规范管理。核心做法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技术标准。将比照三级综合相应专科服务能力要求,制定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标准,从技术层面提出要求,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将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区域内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管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三是加强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合作。要求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在危重患者急救等领域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