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最新!医保目录增补名单 32家医药企业入围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18 转至微博:

  医药网4月17日讯 国家医保目录“增补名单”正式公布。
 
  ▍本土药企抢“主场”
 
  14日傍晚,人社部公布了2017版医保目录谈判的最终名单,44个品种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范围。
 
  这一名单也迅速终结了此前市场对这份扩大版“医保市场“的种种猜想——44个品种包括本土18个,外资26个;对应了17家本土制药公司和15家外资,总计32家药企入围。
 
  而从结构上值得关注的一点是,32家药企中,本土制药占比53%,超越外企;品种上来看,本土达到比例41%,也远超出之前市场各方对这一数字的预测。
 
  此前,相关报道均表示,在已经公布数量为45个的谈判药品目录中,本土品种的数量仅为个位数。
 
  包括绿叶制药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江苏恒瑞的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先声药业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等创新药品种都进入谈判目录,成为医保增补品种。
 
  
(图片来源:东兴医药张金洋团队)
 
  最终公布的目录透露出一个清晰的信息,或许在一直被认为是跨国药企“主场“的谈判药领域,外资和本土的比较优势差距正在被模糊——随着国家对创新药支持力度的不断加码,大量国产1.1类新药和优质仿制品对原研的品种与市场替代,可能比预期到来的更快更猛烈。
 
  另一方面,在目前按病种付费尚未完全推广,并未对现有用药格局产生根本性冲击的当下,医保市场仍是药企最看重也是最具含金量的重点市场。
 
  出于价格维护等多重因素考虑,观望已久的跨国药企刚刚开始迈出以价换量、以价换市场的尝试步伐,希望通过目前唯一能够增补进医保的谈判渠道,然而,现在过半本土药企对议价市场的切分,将这场原本尚未血刃的战场立刻变得剑拔弩张。
 
  ▍医保对接是关键
 
  事实上,作为进一步提高公众用药权益的价格改革探索,药价谈判制度的本意就是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把价格较高的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降至合理区间,一直是国际通行做法,只不过刚刚开始在国内进行全国范围的落地尝试。
 
  2016年5月17日,首批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公布,5个品种最先入围。
 
  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种药物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其中,替诺福韦酯在降价后成为该品种的全球最低价。
 
  而对于尚未有全国性谈判先例的这一制度而言,众多药企更多还是持观望态度。
 
  公开资料显示,5个首批谈判品种中,仅有浙江贝达一家本土制药公司;而因为降价比例等问题,也有知名跨国药企在最后谈判阶段因无法接受大幅度降价退出。
 
  企业的顾虑很现实,在降价后,如果地方医保不能顺利对接报销,降价的损失又将如何弥补。
 
   “我们其实一直在关注第一批参与(药价谈判)企业的动向,现在来看,企业最担心的医保衔接问题确实还没有解决好,如果我们一个省一个省地去跟医保部门谈,也根本不现实。”在2016年首批谈判目录公布后,有一直积极关注谈判进展的某制药公司向媒体表示。
 
  而一年之间,从5个品种到44个品种的品种跨越和药企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医保接轨问题终于解决的推动。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6年国家谈判的降价药品,已经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公众可以按照比例进行报销。
 
   “药企能够多大程度压低价格,决定于谈判的药品是否能够进入医保体系,每年政府的量能有多少。政府采购越多,药企就更愿意把价格放得更低一些。药企能够接受和政府谈判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开拓市场。”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