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博医疗-专业的儿科医疗连锁机构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18 转至微博:
医药网4月17日讯 2017年,医联体注定将成为医疗领域的又一热词而备受关注。继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后,4月14日,国务院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医联体建设时间表与路线图终于清晰。
据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介绍,2017年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以2017年为节点,医联体建设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底前,各省份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年内,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每个地市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此外,据王贺胜介绍,《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近期将印发执行。
时间表已定 如何走医联体建设之路?
明确医联体建设具体时间表后,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适合全国的道路,成为关键性难题。王贺胜表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建设医联体,其核心是要解决动力机制问题。王贺胜认为,应该多措并举抓住关键环节。一是大医院舍得放;二是基层接得住;三是患者愿意去;四是政策要配套。
会上,王贺胜还对以上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充分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好大医院“舍得放”的问题。
二是通过派遣专家、专科共建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
三是通过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解决好患者“愿意去”的问题。
四是通过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人员流动、分配激励、医保总额付费等机制,解决好政策“要配套”的问题。
同时,王贺胜认为,医联体建设重点工作还要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在建设医联体过程中,各项配套举措不容忽视。“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王贺胜说。
有答案了!国家鼓励发展紧密型医联体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试点,形成了四种较为成熟的模式。即以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江苏镇江康复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以安徽天长为代表的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以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联盟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网络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而从利益纽带的角度,医联体可以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关于哪种类型医联体更好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会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医联体各医疗机构分工明确了,定位清楚了,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来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效果会更好。
“目前,我们主要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但不做硬性要求,可以多种形式共同发展。”梁万年补充道,医联体建设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由强调单个医疗机构的效率,转向强调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此外,梁万年强调,医联体建设的另一关键问题是要将过去医院、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关系,由一种短暂的、阶段性的医患关系,转变成长期的、连续的、责任制的关系。“同时,医疗服务行为的转化也非常重要。”
很庆幸!医联体建设已有经验可借鉴
在看到医联体建设仍需努力的情况下,医联体建设工作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王贺胜在会上也交出了一份成绩单。通过医联体建设,患者就医流向逐步变化;基层硬件与软件实力得到改善;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同质;通过完善财政、价格、医保等配套政策,医联体内部互动衔接机制初步形成。
如上文所述,四种医联体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可以为全国各地发展医联体提供一些经验。
以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江苏镇江康复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由三级公立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以安徽天长为代表的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以北京市医院儿科联盟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由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救治能力。
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网络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由公立医院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