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博医疗-专业的儿科医疗连锁机构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5 转至微博:
医药网12月11日讯 自由转诊、无序就医的加重正在让中国面临基层医疗资源闲置、大医院却“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困境。2014年8月以来,山西省确定首批18个试点县,在农村通过新农合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政府希望由此引导患者“小病不奔大医院”。
新农合分级诊疗试行数月,近日,记者来到山西省永济市、新绛县等地进行深入采访。
新农合让农民看病有保障
运城市新绛县村民杨月英因先天性心脏病做搭桥手术,花费12万余元,新农合两次报销9万余元。“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好,我肯定看不起这个病。”杨月英说。
杨月英的老伴告诉记者,家里经济不富裕没钱去做手术,有了新农合大病保险,这才有了去做手术的打算。“这次给老伴看病总共花了125000多元,新农合第一次报销近5万余元,第二次报销45000余元,我们自己花了3万多元。没有新农合报销,根本看不起病,新农合救了我老伴的命。”李大爷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绛县新农合自2007年启动以来,全县参合农民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参合率达到99%,而今年启动的大病医疗保险,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第一次报销后自付超过1万元的再进行二次报销。自付超过1万到5万元以内的报销50%,超过5万到10万元的报销65%,10万元以上报销75%。自付高了报销比例也就高了。”新绛县新农合主任关秀龙告诉记者。
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参合农民受益4万余人次,其中门诊人均就诊1.7次,住院率8.9%,“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有所缓解。
“我们分级诊疗的最终目标是让80%到90%的都能在基层看好,急危重症到大医院看。”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主任韩莲荣表示。
家门口享受“五星级”医疗机构
医疗设备陈旧、卫生脏乱差,医生一边做饭一边给病人输液,是多数农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真实写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弱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不能及时、方便就医和获得公共卫生服务”。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表示。
为改变基层患者的看病感受,2014年新绛县首创村级卫生室星级达标工程,要求该县42个村卫生室在10月底前,按照“五星级”完成建设和验收;同时该县县医院投入1.3亿元改善基本建设,并用890万元购置大型设备。
记者在采访看到,建成后的村卫生室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诊断室、药房、治疗室、留观室、预防室俱全,有的还配置空调、候诊椅等。而该县泽掌镇卫生院也逐渐增加电子胃镜、彩超、脑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据统计,山西在新一轮医改以来,为445所中心卫生院配备了具有急救功能的巡回医疗车。特别是筹资3.39亿元,解决了6971个行政村无卫生室的问题,并为山西全省2.8万个村卫生室配备了5000元以上的基本医疗设备。
用技术将患者留在基层
基层医疗机构长期以来的“荒”,成为“小病奔大医院”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仅为1.08,低于1.32的全国平均水平。
为解决基层有编制招不到人的问题,2014年年初,山西省卫生计生委放宽基层人才招聘开考比例、学历、专业、年龄等条件限制,同时,探索在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专门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并将所聘全科医生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新绛县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该县还为县级公立医院增加人员编制,并面向社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名,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严格审核,最终录用47名。
正如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所说:“基层卫生人才不光要引得进、招得来、育得出,最重要的要能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
山西省规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开考比例限制,只要有人报名即可开考;每年选派30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省级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鼓励上下级医院之间建立会诊制度。
据统计,由于新农合对农民就医需求的强大撬动力,和对基层卫生院建设的大力推进,运城市的新绛县已经有超过87%的普通患者选择在基层接受普通病医疗。随着基层能力的增强,实行分级就诊的病种将进一步增加。
“分级诊疗比较理想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有序的就医秩序,包括检查、诊断、会诊、上下转诊,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少花钱、少跑路、少费心就能随时看上病、看好病。”卫小春表示。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