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打通中医的“经络”(聚焦·问诊中医改革(上)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5 转至微博:

  医药网12月12日讯 从2009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设立5个国家级中医药事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旨在探索中医药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5年来,试验区的改革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跟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实地调研,采写了“问诊中医改革”系列报道,呼吁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让岐黄之术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通络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吃中药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市垫江县高安镇东桥村卫生室,药房里摆放着上百种中草药,160平方米的诊疗室,超出了一般农村卫生室的规模。卫生室站长马武前段时间骨折了,腿还没有好利索,就来上班给附近村民看病。他说,建设卫生室所需的20万元,主要是政府投的,这是本村历史上最好的卫生室。一位正在扎针灸的老大爷告诉记者,村子距离乡镇有几十公里,进城看病很不便,如今村卫生站服务越来越好,又有新农合报销,一般村民生病看到这里都能解决。
 
  近年来,由于基层缺乏服务网点,很多老百姓看不上中医,享受不到中医的服务。“通络”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中医服务网络畅通起来,实现中医服务的“重心下移”,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吃中药。
 
  木质匾额、工体楷书、仿古吊灯……典雅大方的装饰布局,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是位于石家庄市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堂,中医诊室已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3个。市中医院的脑病专家姚建景每周三下午在这里出门诊。
 
  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中医处副处长杜芸说,2012年,石家庄市、县两级财政投入980万元,在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国医堂。2013年,继续巩固完善国医堂运行机制,制定了服务规范和,同时投入210万元,建成了5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医馆,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堂一馆”模式。两者都是为百姓提供中医全科服务,只是前者的规模要大些。
 
  为了健全基层服务网络,石家庄市提出的目标是“四个一”和“五个全覆盖”。“四个一”,即每个县(市)都建成一家标准化二级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一个达到国家标准的中医科和中药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国医堂,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一名能中会西的卫生技术人员。“五个全覆盖”,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在重点人群实现全覆盖,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在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实现全覆盖,信息化建设在市、县两级中医药医院实现全覆盖。
 
  壮骨
 
  国医堂如果只有“堂”的壳,却没有“国医”的核,依然留不住老百姓
 
  从石家庄市驱车1小时,记者到达元氏县苏阳乡沟北村。32岁的村医张建波学中医近20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在村卫生所的诊室里,床上躺的,地上坐的,20多个患者身上扎着细细的银针,不少人是从邻近的县乡村赶过来的。
 
  一位乡村医生如此受欢迎,原因在于他能看好病。本村59岁的赵凤荣颈椎狭窄,压迫脑干,出现昏迷,脖子以下肢体瘫痪。因离脑干太近,医生都不敢做手术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被家人背到了村卫生所。张建波仔细检查后,感觉心里有谱,他使出了绝招腹针,扎了3次后,她的手能活动拿东西了。一连扎了6个月,赵凤荣完全恢复,没留下后遗症,好像没有得过病似的。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说,国医堂建设再多,但如果只有“堂”的形式,却没有“国医”的内容,依然留不住老百姓。解决基层中医药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技术骨干匮乏等问题,才能整体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膝盖上点火,给双手做“蜡模”,在后背脊椎上摞一层生姜渣烟熏火燎……这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中医科的医护人员们为患者做治疗的场景。该省名中医胡溶正在为患者们把脉诊疗,虽然时间已接近中午,但是前来就诊的病人依旧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胡溶耐心地询问病情,他的两名弟子将病人病情及医嘱认真地记在病历上。甘肃省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整理工作,注重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让中医服务后继有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