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泰博医疗 > 泰博医疗 > 行业新闻 >

中医走向量化时代:我国科学家解开经方剂量千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27 转至微博:

  医药网4月24日讯 临床面对急危重难疾病,中药药量不能再按目前普遍认为的经方一两折合3克计算,而应按照9克折算,才既有效又安全……
 
  经过5年努力,在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家经过大量文献、实物考证尤其是通过开展11项逾千人的临床研究,从临床、基础、煎煮研究等多个维度,解开了中药经方剂量千年之谜,建立了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为临床急危重难的剂量选择提供了依据。
 
  “这些成果不仅引领中医走向量化时代,更使中医个体化医学模式的内容变得丰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说。
 
  “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药物剂量是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研究,使其始终停留在传统、模糊描述与概括阶段,制约了中医药发展。
 
  后世称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之方,因药少而精,药专力宏,被誉为“经方”,受到世界中医药界广泛认可和运用。但因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异,使仲景经方之本源剂量成为千古之谜,人们往往把汉代的经方一两折合为3克,成为目前通行的经方剂量使用常识。临床上单味药剂量变小,处方却越来越大,药味越来越多。《伤寒杂病论》经方平均单剂药味数为4.81味,而现代中医汤剂处方平均单剂药味数是经方的3倍左右,达到14.64味。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副院长仝小林为首席科学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药大学、福州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首次全面考证了经方50味常用中药在2000多年时间里临床用量的演变历史,深刻揭示了唐末两宋时期方药用量骤然大幅下降、现今用量变小的原因。
 
  科学家们以治疗糖尿病的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不全性肠梗阻的大承气汤和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麻杏甘石汤等示范经方为对象,从药理、毒理、代谢组学、元基因组学、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体系,提出并证实了“随症施量”等临床用量策略。
 
  “我们的研究突破了困惑复方量效研究的技术瓶颈,证实了中药存在宽泛的剂量范围,为急危重症临床扩大用量范围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当然,在治慢病和治未病时,用量需酌情递减。”仝小林说。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难度很大,但前景广阔,才刚刚开始。”世界中学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说。

关键词: